1、雏鸡早期死汰多
雏鸡经长途运输,易造成脱水,自身抵抗力低,产生沙门氏菌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病形成鸡白痢、腹膜炎,解决办法:接触后应尽早提供洁净饮水,及时补充水分,并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多维、恩诺沙星等药物,同时,加强雏鸡管理,保好温,前1~3天龄保持33~35℃,4~7天龄保持32~33℃。
2、育雏期产生呼吸道症状
10~12天法氏囊疫苗免疫后产生呼吸道症状,解决办法:免疫后第二天添加头孢、利高霉素等药物治疗,尤其是冬天育雏。
3、鸡群出现大小不均(分级)现象
(1)育雏期饲养密度大,采食、饮水位置有限,会出现强者更强,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现象,解决办法: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,及时分群;
(2)发生球虫病或肠道疾病,或饲料、垫料发霉时,发病个体影响采食、营养消化吸收,出现青脚、白脚,或者出现僵鸡,解决办法:加药预防球虫病、肠炎的发生,使用新鲜、品质好的饲料,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;
(3)公母混养易出现大小不均现象,及时公、母分饲,可提高群体的均匀一致性;
(4)日常管理(换料、疫苗接种)粗放,大鸡分多批销售,产生多次应激,加强管理,换料需逐步过渡,接种疫苗前后需添加多维减少应激,采用“全进全出”制。
4、出现啄羽现象
饲养密度过大、光照强度过强,饲料中含硫氨基酸不足等时,易出现啄羽现象。防止啄羽发生可实行一下控制措施:
(1)做好断喙和修喙,控制好饲养密度,增大舍内通风量,提高舍内空气质量,光照强度过强时适当挂遮阳网遮挡部分光线;
(2)使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,使用优质蛋白原料配制饲料,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均衡,确保含硫氨基酸充足;
(3)发生啄羽时,尽早隔离受损鸡只,防止形成啄癖、啄羽个体增多。
上一篇:肉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
下一篇:育雏期的管理要点
全部评论
^_^还没有评论,快抢沙发
关注鸡博仕,随时获取新动向
注册